1、选址要求 ■远离生产车间、交通要道、铁道、泵房等噪声和震动强烈的地方,以减轻机器、车辆的震动、噪声对检测工作的影响; ■远离污染源、电磁辐射,以免有害气体、粉型、电磁波对仪器、设备的侵蚀和干扰: ■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在一楼,以免楼层震动影响仪器的灵敏度; ■检测实验室的房屋结构应能防震、防火、防尘、防中毒,采光要充足。

2、环境监测实验室设计 环境监测就其对象、手段、时间和空间的多变性、污染组分的复杂性等,其特点归纳为: ■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 a.监测手段包括化学、物理、生物、物理化学、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。 b.监测对象包括空气、气体(江、河、湖、海及地下水)、土壤、固体废物、生物等客体,只有对这些客体进行综合分析,才能确切描述环境质量状况。 C.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、综合分析时,需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,因此,必须综合考虑才能正确阐明数据的内涵。 ■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,因此,只有坚持长期测定,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,预测其变化趋势,数据越多,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。因此,监测网络、监测点位的选择一定要有科学性,而且一旦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得到确认,必须长期坚持监测。 ■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环境监测包括监测项目的确定、监测计划的制定、采样、样品运送和保存、实验室测定到数据整理等过程,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联系的系统,任何一步的差错都将影响比较终数据的质量。特别是区域性的大型监测,由于参加人员众多、实验室和仪器的不同,必须会发生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同。为使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,并使数据具有可比性、代表性和完整性。需有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。为此,需要建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。

|